观察“砂”的智慧
砂的意思,泛指环卫穴场(建筑基址)等山,是附属来龙的小山丘。
一般为低山、丘陵,或岗地、台地。古代军事上,以砂筑山地模型--砂盘,古人称山丘为“砂”。《地理人事须知》说:“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拔山形,因名砂尔。”在风水格局中,砂乃泛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村庄或单体建筑)的群山,并与特达尊崇、城市后倚的来龙呈主从关系。
如《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的龙与砂的关系、砂的环境景观意象:“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位乎下;垂头俯伏,行行无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远则为城为郭,近则为案为几;八风以之而卫,水口以之而关。”
察砂,就是考察居地环境中的龙、砂空间围合格局,即考察居地的地形地貌是否具有“聚气藏气”的地理环境。风水中,不仅要求龙脉能“迎气、生气”,而且力求能在居住地“聚气藏气”,这就靠山环水抱的环境来实现。因此,以考察分析居住地山丘、岗阜为主要对象的察砂,是形法风水的重要环节。
察砂,首先按“四灵”方位分析砂的空间布局。《地理人事须知》云:“《典礼》注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然则地理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亦假借四方之宿以别四方之山,非谓山之形皆欲如其物也。”这里的前后左右,没有固定的地理的方向性,视居住地朝向而定。而朝向不一定坐北朝南正子午方向。故这里的“四灵”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方位神”定位作用,只是反映与居住地基址(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砂山在居地环境中的位置,可将砂分为:住宅两侧,遮挡恶风的侍砂;从龙拥护,外围御风的卫砂;绕抱住宅,迎接吹乐的迎砂或乐砂;面前侍立,远处作揖朝拜的朝砂;近处低伏的案砂;耸立在出水口两侧的水口砂。如《博山篇·论砂》云:“两边鹄立,命日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容拥抱,命日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环抱穴后,命日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命日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道教“四灵”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古代神话谓东方之神为青龙,因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龙形,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西方神为白虎,位西方,其色白:南方神为七宿组成的鸟形,即朱雀,位于南方,属火,其色朱;北方之神为玄武,因北方七宿组成龟蛇合体形,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
取向白勺智慧
取向,就是决定方向、朝向。大至城市主轴线的走向,小至单体建筑朝向。也是园林设计中“对景”的选择,“视线走廊”的决定。建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垂直相对的方向,是建筑基址选择和布局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朝向的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景观和建筑功能等环境和美学因素。
取向中的气候因素,首先考虑风向和热辐射。风是构成气候环境的重要因素,空气运动形成风,风是流动的空气。风水中选址取向必求“藏风纳气”,避免强风、恶风。中国古人按风向方位定风的性质,绘制成占风图。认为:西北风为折风;北风为大罡风;东北为小罡风;西风为冲风;东风为宄风,都是对人不利的风。西南为谏风,南风为大弱风,东南为小弱风,均对人有利。其中以东南、西南为最好。地处北半球的中国,一般取朝南方位,已形成“面南文化”。但具体到不同纬度热量带,还有待主导风向和地形的围合而定。如长江以北的温带、北亚热带,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冬冷”和风沙,故建筑朝向接近西南“热轴线”为主,与西北“风沙线”垂直;长江以南的中南亚热带,夏秋闷热成为主要矛盾,故应偏向东南季风的主导方向为好,偏向程度应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如在杭州以南偏东15。为宜。
取向中地形因素,应“倚山面水”、“山南水北”、“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在“面南文化”中,倚山面水正是山南水北,实现了“负阴抱阳”居“阳地”的要求。北高南低的地形上建筑布局,有朝南俯看视野开阔,向北仰视层次分明、气势宏伟。东南季风可流畅进入,西北寒风被层层阻挡。西高东低地形,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有利地气上升,随东南季风送人住宅环境。
在取向中景观,应选择秀美的朝山、案山为“对景”和“借景”,并由此决定建筑朝向。一般阳宅取向中,朝山可对山峰,山应取鞍部,这样既能视线聚焦,又使空气流畅人室。取向中也应考虑到左右、前后的砂山平衡,尽可能不偏不倚。
取向中还应考虑建筑本身功能性质,如为公共活动场所,如政府行政用房、影剧院、大礼堂可按正子午线取向;生活住宅应取西南或东南;工厂生产性用房朝东,朝西也无妨。
佛隐在其《风水讲义》中讲:“靠水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实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