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
每晚当我们两眼一闭,便会进入了另一种生活中,那就是梦的世界中。关于梦,我想起曾看过的一个有趣的比喻:潜意识就像是一个原始人,它并不懂得人类精致复杂的语言系统,它只能通过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那便是梦。披着梦的外衣的潜意识是如此的隐晦委婉,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我们一般比较难分析自己的梦境。因为梦的素材如此的多,如此的生涩,如此的荒诞,如此的难以理解。而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有“情结”。情结是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在专业角度来解释说:情结是观念、情感、意象的综合体。把情结最早开始使用的心理学家是荣格。荣格指出:我们可以将情结想成一群无意识感觉与信念形成的结。情结有很多种,但是任何情结的核心都是一个共通的经验模式,称为原型(archetype)。(原型又是另外一个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了,我们就暂时不作仔细的延展)
我们回到你的梦境中来。
看到你的梦境,其实能想象到你醒来后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我们会梦到死去的亲人,要根据不同的年纪,我们会有不同面向的分析角度。
假设你是一个年轻人,那不排除你的情结在起作用。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心中有一个与那人的心结没有解开。例如还没有好好的告别。
另外我们在心理工作中,也经常会关注到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投射。我们容易会在亲近的人身上,投射自身潜在人格的一部分在对方的身上。而当这个人永远离去了,其实我们会感受到自己的“缺失”,我们好像失落了某一部分的自己一般。而我们会梦见故人,不排除可能是我们因为投射被中断后一直在不断寻找自我过程中的那一部分。
而假设你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例如已经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又或者是经历重大疾病等情况的时刻。随着越来越接近死亡边缘的时候,再梦到死去的亲人。那我们更多会去讨论一个观点:死亡焦虑。
就着刚才关于未能好好道别的点,我在这里想做一个小小的延展。关于坟墓、死亡与葬礼。我在我的公号:辰镜心理 中有一篇专门写了这个议题的文章《中元节随笔——葬礼、死亡创伤的祭奠》,如果有伙伴有兴趣可以去搜索。
为什么会提及到坟墓、死亡与葬礼。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个案的故事:这是一位年纪非常大的老年人,因抑郁和焦虑,家人联系到我,我与这位老人做了两次个案。老人也是经常梦到去世的老伴。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老人和我提及了一个事情:她在农村长大,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老人的葬礼,小的时候她会害怕,但是家中的大人会告诉她不怕不怕,这是因为大家为了让死者可以更好的安息,能免受难尽早投胎轮回。同时也是大家纪念这些死者的一种方式。后来慢慢的,她也不怕了。其实在这里,我们会发现,这是我们的潜意识中的不安全感被平抚了,因为潜意识知道假设她百年归去的那一天,大家也会用这样的方式纪念她,她不会变得没有价值,没有生的痕迹。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我们当今很多仪式被简化,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仪式的可有可无。这位老人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包括自己老伴离去后,家中子女的态度,她原本被平抚的潜意识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一旦我死去了,如何证明我曾活过?这诱发了老人的焦虑。而未能好好与老伴道别,一开始老人未能觉察这个到底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结果因为持续不断的老伴入梦,导致老人越发焦虑和不安。而这些与子女无法沟通,就算讲,子女们也不会听,听也听不懂,也无法理解。所以老人家就变得更加抑郁和焦虑。在和我个案后,老人的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后续也能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更多的关注。并且重新在子女的安排下,做了一次与老伴的告别仪式,老人家的抑郁和焦虑,也得到了缓解。
我提到这个个案的故事,主旨是想告诉题主。梦到亲人入梦,我们可以多角度去思考和探讨这个梦境的素材,但回到客观来说:我会建议题主可以尝试与死去的亲人好好做个告别。如给逝者写封信烧给死者等,又或者找个合适的心理工作者,用专业的干预,帮助你处理这个情结。
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