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梦李白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流放至夜郎,转年春天于途中遇赦。当时杜甫闻信又不知其详,因为思念成梦而有此诗两首。
第一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遥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第二首有曰:“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这就是被后人所乐道的《梦李白二首》,是杜甫的佳作。这两首诗之所以至今仍然那样感人,就是因为他在“梦李白”这两首诗中对梦境的真情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同情、担忧,同时也尽表了对友人的怀念和祝愿。
对于第一首,前人有评论说:“读此段,千载之下,恍若梦中,真传神之笔。”
对于第二首,前人有评论说:“六句代述梦中心事,曲尽仓皇悲愤情状。”“前章说梦处,多涉疑词;此章说梦处,宛如目击。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唯此为至。然非公(杜甫)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杜甫)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
以诗写梦,文字间已直白地将梦与情、梦与思念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杜甫与李白多年的真挚之情,如果此诗只是白描直叙而不涉及梦境,那就是另当别论了,恐怕也没有了这番感人效果。
李白(唐朝诗人)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他虽然只有很少几首著作权受怀疑的词作,但如果评选天下第一词人,李白无疑将以全票当选“词王”。
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