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也因为春季多雨,所以在这一时节常常伴有打雷的声音,而温度的上升,人们也会开始燥热,身体也总是有些烦躁,节气除了提醒我们天气的变化,也提醒我们需要好好调理身体。那么为什么惊蛰少说话?惊蛰有什么禁忌?
为什么惊蛰少说话 惊蛰伴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们上火、发脾气的现象也开始变多。这是因为,春天对应身体是肝木的季节,肝功能会相对旺盛些。
尤其是气郁阴虚、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阴阳平衡,注意安抚情绪,休息好,遇到事情不要轻易激动,所以还是凡事少说为好。
而且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
在《卜筮正宗》也有记载:“白虎交重丧事恶,官司病患必成凶,持金动克防人口,遇火生身便不同。”
如果冲撞了白虎,就会在这一年中遭到小人的陷害,或兴风作浪阻碍你的事业前程,导致百事不顺利。于是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这天祭白虎。因此惊蛰少说话,也有说话要小心伤人,避免给自己招惹小人的寓意。
惊蛰有什么禁忌 禁婚 根据民间的习俗,惊蛰前后期间,雷公会经常出门行事,常常有雷声轰隆,所以这个时期是禁止人间办婚事的。
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也会办得不顺当。所以说,即使有嫁娶好日子,很多人也不会在这个时间办喜事。
忌吃寒性大的东西 惊蛰节气,人们很容易出现上火的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大家不要盲目乱吃寒性较大的食物,比如说木耳、香蕉等,以免损伤身体健康。想要避免上火问题,应该吃些辛散走窜的食物,比如说香菜、葱等,有助通窍暖身,起到良好的散内热的目的。
惊蛰还有哪些名称 该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据说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