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会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有人是容易身体疲倦,精神不济,做事情没有精神,常常在下午的时候觉得困倦,十分不适;而有的人则是肠胃很不舒服,常常拉肚子,那么为什么立秋之后容易拉肚子?立秋吃什么防拉肚子?
为什么立秋之后容易拉肚子 初秋的季节夏季的湿热仍未退去,天气仍然潮湿,使人容易感受湿邪造成腹泻,并且夏季的暑热容易伤及人的阳气,使水湿不运,造成腹泻,深秋天气转凉,容易感受寒邪造成腹泻。腹泻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感受风寒邪气,湿热邪气,暴饮暴食,脾胃虚弱等。
初秋季节可以吃一些祛暑除湿的食疗方,如荷叶粥,薏仁粥,夏季少吃生冷之品以免损伤脾胃,深秋季节注意防寒保暖,发生腹泻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对症治疗。
立秋吃什么防拉肚子 四川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的气候变化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
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所以,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各地气候差别大,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暑热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中国医学也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