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和小暑有什么区别
1、时间不同
小暑的时间是在每年7月7日前后(7月6日-8日)。
大暑的时间是在7月23日前后(7月22日-4日)
2、太阳位置不同
小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大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20°
3、气候不同
小暑时节,气候特点是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大暑时节正值三伏中的“中伏”阶段,气候特点是高温酷热
4、三候不同小暑分为二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蜒整居宇·二候鹰始势。”一候是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候是指由于炎热,妖蜂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候是指,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十润海暑:三候大雨时行。”一候是说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大暑分为三候: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5、小暑炎热开启,大暑全年最热
大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6、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早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苗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好
1、黄瓜+煮鸡蛋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2、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一一黄、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3、食新(食辛)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4、吃饺了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养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5、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