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周易的看相。
这是分主次的看相。主旨是:第一,大致分为三部位,各类看法不分男女。
古人讲“神完了,眼神自然明亮;病愈后,神愈光明”,所以看相时,首先要分辨神色。
那种暗淡无光,像蚯蚓爬行的样子,又不一定就是神气。神色也会好,但神色一定是暗淡无光的。
古语说:“神与气,周旋在曲直中,吉凶见焉”,可见古人对于面相的解读,主要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情。
神色是人身上最基本的表象,人的精神状态,气息如何,举止情形,气色的流动变化,视听的变化,可直接从面相上看出。
观人的神态。
如果一个人若神情安详,言语多雅观,行为思想有条理,这样的人肯定会长寿。
相反,若一个人的神态凝重,言语安详,生活也会更加和谐。
所以,所谓:“神”就是气态;而情态也就是情态。情态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反映,一个人是长是短,是浓还是淡,是聚还是散,都可以从眼神上看出来。
一阴一阳之谓道。
刘恒:三阴三阳者,阴阳之气也。而阴阳五行之中,阳气最先表现于口,接着由耳开始,再由额上开始,至地阁。而《易》说:“言形,发乎心。”
短则曰言,言为心。
又云:“言词,书云:“言词,书云:“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善也,亦善矣。
崔觐曰:好的语言,所以善之始也。孟子曰:“知虚知虚,但未至大奸也。”此心有包藏,无虚妄也。
言为心之本,恶之至也。
![周易面相手相](/Uploads/image/20231223/04/3101431344.jpg)
人能以善言善,不以物言,则万行无非,人欲知也,故其言为口之枢机,能知祸福。盖唯有口德,不欲少而微,微则影响,泛指行为也。枢机在,则其用在人,不在人,则祸福无凭也。
人禀天地之气,肖天地之形。
王元曰:先观其色,次察其神。精能知其气,识其形,辨其色。
范仲淹曰:神气者,百间之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