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中,黄历被称作是民间传承的一大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历代朝代的历法纪年,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将长期以来的星象观测、气象记录、盛衰兴衰、吉凶祸福等因素通过不断的演绎与拓展,变成了一套融合文化、信仰、哲学和历史的独特文化,其中黄历中的九月初九,更是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节日,具有别样的阐释与意义。
九月初九,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黄历上标注为“重九”,也叫“重阳节”,这个节日并非在每一个年份都会出现,而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以2023年为例,依照农历推演,九月初九落在阳历的10月22日。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方式。
据典籍记载,自古以来,重阳节便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我国人有许多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其中重阳草是连接中华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的纽带。这些习俗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此外,又因为“九”在数理上被视为吉祥之数、长寿之意,所以在重阳之日还有祝福长者、事业有成等吉祥话语的习俗。
传统的重阳节活动中,登高赏秋、饮宴游春、祭祀敬老等方方面面得到充分展现。其中,登高赏秋是一项富有野趣的活动,秋天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而登高赏秋的方式则是让人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变化,秋高气爽,又有阳光与清爽,登高的人们纵情壮观,从而体验到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登高赏秋之外,祭祀敬老也是重阳节中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华民族历来尊老、敬老、爱老,将重阳节作为敬老的日子,是因为节日到来的时候正值秋风送爽,正如此时的老人,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也开始感到新的气息和生机,因此,子女们带着孙子,走过青石板、登上山峰,到祖先的坟墓前烧纸、磕头,以示“感恩”。
在现代社会里,重阳节的意义也不仅仅只是道统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重阳节更是一个传递健康、美好生活理念的日子。因为北京市传统重阳节品牌活动之一的“乐活登高”活动,就是把九月初九这个节日与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紧密结合,也让广大市民在登高游览之中体验到慢生活的快乐。
尽管不同年代、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重阳节风俗,但在古往今来,生命的延续和更迭,人离不开自然、离不开祖先、离不开身处大地之上的同类,因此,重阳节象征的、传承的便是生命延续的代代相传和人心的情感传送。
尤其是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交媒体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的当下,回归到重阳节这个浓郁的传统文化符号,寻找到因为追求快乐而曾经一度埋没的那部分人性中的渴望,更有助于人们去拓宽身心寓所、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不仅能满足人们寻找新意、回归自然的愿望,更是更多的号召年轻人们去推崇古老的文化、传统系,为传承中华民族不断努力。因此,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要积极倡导重阳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让它们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传承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这个传统节日的氛围下,人们可以放下忙碌的工作和繁复的琐事,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身体与灵魂,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或许可以登高眺望,让身心放松,或者感受健康的呼吸,摄取阳光的辉煌,更或者和三五好友走进大自然中,学习传统技艺,或品尝传统佳酿,见证人生的美好。
在最后,对于传统文化中的重阳节,让我们通过这个节日感受到厚重、优美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传承中弘扬重阳节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不忘文化源头之来源,铭记与祖先共同的文化记忆,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和情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