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命理 > 正文

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孩子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有啥讲究

2022-04-08 命理

大家都知道“生辰八字”,在中国尤其讲究孩子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这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先不说“生辰八字”是否科学,但“生辰八字”确实被用作婚配、事业、学业等等各个方面以参考。那么俗语说: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孩子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有啥讲究?

第一、"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封建迷信。

其实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迷信习气之中,沉迷不悟。即使在清朝末期,中国开始接受科学、相信科学时,仍然同时保持着对封建迷信盲目崇拜的态度。而"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句俗语,便是封建迷信众说法中代表俗语之一。

中国对于“生辰八字”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划分。而午时既是现在时间的中午十一点到下午的十二点五十九分;子夜对应的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的零点五十九分。

而俗语:“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就是说女孩儿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如果是在午时这个时段是不好的,而男孩儿出生在子时的时间段也是不好的。至于怎么个不好法,各说纷纭,不知与否。

第二、中国古代信奉"阴阳五行学说"。这个说法是由此而来。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世界万物皆是由"阴阳二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组成的。而阴与阳又是对立的,其中男为阳,女为阴,因此男女亦是对立的。

同理而言,天干地支也是如此: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时间是午时,而阴气最郁的时间是子时,因此就有"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句俗语的存在了。

但凡事需要从两方面印证,俨然中国古代的推测是有道理的,但是并不能够说明这句俗语具体指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男为阳,那便需要阴的调和,女人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很多人都表示身边很多人都是应了这句俗语却过得非常好,男人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女人学业顺利、富贵一生。

因而,任何一种俗语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第三、科学地说"阴阳五行说"也是无稽之谈。

从另一方面说,"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指的是即将分娩的孕妇生产的时辰,说的是如果是午时出生的女孩,或是子夜出生的男孩,可能会给母亲带来灾祸。

这种说法即使用古时候的"阴阳五行说"也是解释不通。因为分娩的孕妇出现难产的状况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是古时候医疗水平落后,出现意外的概率就加大了而已。所以说"阴阳五行说"同样是不科学的。

而我们要做到的是相信科学,不要盲目相信封建迷信,封建迷信在实质上只不过是以讹传讹导致的一种不切实际已经不科学的说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愚蠢的。

至于像"女怕午时生,男怕子夜临。”这样的俗语数不胜数,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上,总有大概率事件发生,但概率大并不代表是事实。因此不必当真,当真你就输了。

盲目的迷信只会让那些俗语干扰到原本正常的生活,反而使得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不是你掌握在命运手里。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相关资讯
  • 中医该怎样去正本清源

    最近来聊一些关于中医怎么样正本清源的话题。首先要说明,如果从真正的源头去看,任何事物的根源都是虚空,我们暂不从这个最高的层面上去谈,就单从具体的技术、知识层面上...
    2022-04-08
  • 命理学:十二长生之“长生”之含义用法

    长生解释长生:婴儿刚出世,或新事物刚产生时,具有欣欣向荣的气息。一般来说,长生运是比较吉祥的。长生也是生长,无中生有,所以八字中命坐长生的人,有创造、开拓、发展...
    2022-04-08
  • 聊下天干和地支

    易学的本质是阴阳学说。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的汉字是象形文字,我们的老祖宗在发明这个“易”字的时候,想的是日和月,上日下月,就是这么来的。易学讲究“象数理”的结...
    2022-04-08
  • 八字地支藏干和十神的速记方法与如何确定身旺身弱

    在四柱地支藏干中之天干一缆表,如藏干有三字则分主气、中气、余气地支藏干表十二地支藏干:干为人元,支为地元,支中所藏为人元。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
    2022-04-08
  • 八字婚姻有第三者插足

    八字婚姻有第三者插足:《王家荣预测学·八字真传高阶99元》※※※※※※※※※※※※※※※※※※※※※※※往期精彩推荐阅读八字中五行过旺或缺少的含义60甲子日柱男...
    2022-04-08
  • 天干与地支的奥秘

    此前,我们一起认识了公历、阴历和农历之间的不同(戳元旦快乐|农历就是阴历吗?看详情),不少读者留言询问,让小编又巩固了一番知识这回,我们来简单看看万年历中常见的...
    2022-04-08

Copyright 2008-2025 www.Sm99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7644号-5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4240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