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字康熙字典多少笔画,鸱的繁体字多少画笔五行属性](/Uploads/image/20231225/16/2261359836.jpg)
形义解析
鸱字在康熙字典中的笔画数为10画,是由“鸟”和“干”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而在其繁体字中的画笔数为16画,因为其多了两个额外的笔画,分别在“鸟”的“飞”字旁边和“干”的“十”字上。
从字形上来看,鸱字本身就非常神秘,它不同于常见的鸟字,而是把“迟”和“禿”两个部首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而在鸱字的寓意方面,往往被解读为“锐敏”和“耿直”,因为它是由猛禽和树干这两个形象组合而成,因此具有迅速、敏捷的含义,同时也有不屈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内涵。
音韵特点
鸱字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上不再使用,但它在古代汉语中曾经作为常见的字词使用,有着独特的音韵特点。它是一个双音节的单字词,读音为“chi1”,声母为“ch”,韵母为“i”。在古汉语中,鸱字还有许多变体读音,如“ji1”、“qi1”等。
同时,鸱字也是一个多音字,除了常见的读音之外,还有一些方言发音和古代读音,如在南方方言中,鸱字的读音为“ci1”。
文化内涵
鸱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在道家五行学说中,鸱字属于木类,代表着灵活、敏捷、坚韧不屈的品质,与春季、东方、生发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诗词中,也经常出现“鸱鸮”这个词语,它们是猛禽类的代表。在古代诗人的笔下,鸱鸮往往代表着英勇、豁达,象征着人们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
此外,在中华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鸱也被看作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常常出现在神话传说中的各种场合,作为吉祥物出现在旧时的民间传说中,有着非常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