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寿”“白寿”“茶寿”的典故,出自易经八卦中的测字术。中国文化渊远流长,汉字蕴含了天、地、人一切神秘的信息。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一样,蕴藏着你的生命信息。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三叟问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三位年过七旬的老翁,他们是多年的朋友,身体都颇为硬朗,精神矍铄。一日,大家结伴出游。适逢一位持有“小神仙”长幡的江湖术士,在一茶花树下招揽生意,老翁们便走上去,欲请“小神仙”给自己推算年寿。三人还未开口,“小神仙”便说:“三位长者莫非是来问寿的?请让我给你们各测一字吧。”说着他取出一个盘子,里面散放着二十余个纸卷。其中一老翁信手拈取一个纸卷,展开一看,乃一“米”字。“小神仙”接过纸卷,随口贺道:“长者有福,寿为八十八。”此翁面有得意之色,追问道:“字理何在?”小神仙答日:“‘米’字由八十八,三字构成,故言”。另一老翁颇不服气,说:“纸卷是你预先备下的,我要自书一字求测”。便写了一个“白”宇递上。“小神仙”端详过后说道:“这位年寿更高,可以活到九十九。”老翁们兴致更浓,又问字理。“小神仙”道:“‘百’字缺‘一’,即为‘白’,而百数减一即为九十九。”第三位老翁说:“我既不用纸卷,也不自书一字,就以身边此树为字吧!”便依靠茶花树边上,“小神仙”沉吟片刻,惊曰:“您老年寿最高,可享年一百零八岁。”接着他讲解道:“‘茶’字可以拆成‘廿’和‘八十八’,把它们加起来即为一百零八了。”三老翁重酬“小神仙”而去。后三老翁寿果然应验。
后来“茶寿”在国人心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崇尚追求。这缘于道家的养生与禅修。茶品在道家养生中强调“道法自然”,这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形成独有的茶道文化,吸收了儒、道思想精华。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善美的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这也是人们对“茶寿”所求的一种似仙、似佛、无我的境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公元前三干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文字。最初的文字是由形图发展而来的形字。之后又从象形文字发展到以一半表音一半表意为主的现代文字。汉字发展至今,不仅仅是包容天地万物,记载历史,交流情感,传递文化语言信息的符号。其自身的变化与形态的美,在经历代文人墨客痴迷推演,形成我国独有的书法艺术,使人膜拜、迷恋和陶醉。文字的魔力,引发古人心灵的震撼。它被看作具有某种神力的载体。那么,这种神秘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古人把辅助记忆的结绳方法发展到书契”,归结到是圣人所为。正因为文字是圣人所造,便发出奇异的光芒,蒙上一种神秘、迷幻的色彩。
创造汉字的圣人在古书中普遍记录是仓颉。在《荀子·解蔽》中,有“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在《吕氏春秋·君守篇》中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那么,仓颉是怎样一个人呢?据说,他生来就有四只眼睛,能“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然后“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在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使天地为之感动。人只有两只眼睛,只有圣神才会有四只眼睛,也只有圣人会有感动天地的神力,使“天雨粟,鬼夜哭”。在这里人们不仅创造一个造字的神来,而且也创造一种具有神灵的符号――汉字。
孔子认为:“易经八卦的八个符号,每一个都可以上通神灵,下通人伦,是神授给人的神秘符号”。所以汉字与易经八卦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有人认为八卦的八个符号就是八个汉字,汉字起源于八卦。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汉字始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和崇拜。例如,现代的废纸篓在中国古代不是这样称呼的,要叫惜纸篓。写有字的纸不可乱扔的,更不能用来作手纸或其他的用途,因为这样会触犯神灵.给人带来灾祸。
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和崇拜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的心灵之中。汉字与人的前途命运戚戚相关是很自然的。这样,汉字不仅用来治病除邪,还用来预测人的命运前途。
后来,宝玉的这块通灵宝玉果真找到了。原来是一个和尚搞的鬼。刘铁嘴的拆字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赏字的上半是一个“尚”字,下面的一半才是“贝”字,不就是“和尚”和“宝玉”吗!
自从上个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Ep,Tylor),在其名著《原始文化》首次提出有关“万物有灵”的学术观点以后,这一理论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原始巫术与宗教的起源。迄今为止,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万物有灵”观念,这种观念是人类祖先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复杂结晶。而中国几千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利用刻划有“卜辞文字的甲骨”来占卜,体现了我国古人对“万物有灵”的思想与对汉字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