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视频,清明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清明节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之一。清明节的习俗广泛流传于古代文化中,如祭祖、扫墓、踏青等,这些都是为了缅怀祖先,表达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古代农历中的一个节气,每年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5日或6日。清明节始于周代的祭祖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扫墓、祭祖、踏青的仪式。
在历代,清明节有不同的命名,如周代称之为寒食节、晋代‘寒食清明’、隋唐改为清明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历史与渊源。
另外,在民间信仰中,清明节也被用来祭祀山神水神、神农、无疆公、金鳌等神明,以祈求平安、丰收、安康。
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视频
相传,清明节的起源与一个富有感人故事有关。
![清明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视频](/Uploads/image/20231226/07/3335103992.jpg)
大约两千年前,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富商贾人“哪吒”去世,他的儿子“哪咤”为祭奠父亲,专门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前掩埋父亲的坟墓,并刻下“白露已过秋叶黄,清明又至人烟少。”(意为:白露以后,秋天的树叶黄了,清明节又到了,城镇空荡荡的没有人),以此提醒自己别忘了去祭拜祖先。
后来,“哪咤”在一个山村中遇到一名年老的乞丐,他对乞丐清一声道:“老者请后,为何西去不理?”乞丐立即表现出敬意,并以一块蚕丝为礼物回应了哪咤的问题。从此之后,哪咤每年在清明节前回到那个山村,为那位老人掘墓,留给他蚕丝作为礼物。
哪吒和山村老人的故事,成为了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缅怀祖先的寓言。
结语:
无论是哪吒和山村老人的故事还是祭祖、扫墓、踏青等习俗,都反映出古代人对于家庭和祖先的尊重与情感关怀。清明节是人们向祖先致敬,纪念先人,祈求家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时间节点,也反映了文化中感恩、孝敬等重要价值观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