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担鸡、担担面作为非常有名的菜品,源于一个美食文化丰富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独特的,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担担鸡、担担面的发源地及其美食文化。
【1、历史传承】
担担鸡、担担面都始源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岷江道”,后来改称为“岷山道”,这里是蜀地和陇右的交界处,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集商贸、文化于一体的区域。在这个地方,人们重视食品卫生,精选食材,严格制作工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美食文化。
一般认为,担担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而担担面则比担担鸡更古老,大约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当时,担担面的名字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更像是一个方便携带的快餐,由贩子用绑着的筐子背在身上,行走于各地,出售面条和花生。由于面条是用绳子拉制的,贩子又用自己的两条腿来背筐子,在路上左右晃动,人们看到他们走的样子而形容其为“担扁担走路”,于是就叫他们“担担面”。后来,面条加入了豆芽、肉末等配料,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担担面。
担担鸡的起源也是很有趣的。相传,一位卖面的小贩儿病了,没法出去卖面了,于是他就用剩下的鸡肉将面条煮了一锅,顺便加了点辣椒酱,觉得味道还不错,就开始拿来卖。后来,这个小贩不知怎么了,不卖面了,只卖这个鸡肉面条,称为“担担鸡”。
【2、制作特点】
担担面和担担鸡的制作工艺都十分独特,制作过程中注重原料的精选和处理,讲究火候和口感的搭配。担担鸡首先要选用最好的土鸡,没有土鸡的话也要使用武源鸡,分别将鸡肉、肥肉、瘦肉各切成小块,再加入花椒、辣椒等作为调料,加上白糖放入锅里炒至微黄即可。担担面的面条是特制的,与其他面条不同的是,在面粉中加入芝麻酱、辣椒油、热水调成的面糊(又称作“糨糊”),面糊和面粉按照1:2的比例混合后搅动,揉成面团后擀制成面条,再将泡软的豆芽苗、肉末、青菜、花生碎等加在面条顶上。
【3、味道特色】
虽然担担面和担担鸡都有辣味,但是它们的味道是不同的。担担鸡的味道重点在鸡肉上,带有从花椒、辣椒中提取出的特殊香味,还有一点点回甘。担担面因为使用了泡软的豆芽苗,和其他蔬菜搭配,所以味道会更加清爽。面条本身的特制,也让面条吃起来特别嫩滑,入口顺滑,加上肉末和花生碎的香味,打造出了丰富、和谐的口感。
【4、文化氛围】
担担鸡、担担面是彰显着岷山道饮食文化的代表性食品,岷山道的饮食文化是当地历史、地理、文化因素交汇的产物。在岷山道,餐厅观念比较新,老百姓吃饭多是在家自己做,但是餐饮也因此才能够修养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当地人为了体现担担鸡、担担面的特点,也发扬自己的文化,会在餐厅掛上以麻绳捆起来的水豆腐,酸菜根、干豆腐等食品,来代表当地的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