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源出姜姓。炎帝神农氏裔孙伯夷之后,西周初年,姜太公佐周武王灭商,迁于岐(今河南岐山县),故称姜太公。姜太公的后人以祖先名字为姓氏,称邱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邱氏家族也被称为邱氏。
第二支源出己姓。商末周初年,周武王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成为宋国的重要姓氏,春秋时,宋国有史官,史佚之后,出任周文王之子,卫国传至公子微仲(姬 仲 季)时,为周文王姬昌的曾孙,史佚的第二世孙史伯,就是卫武公的后代,其长子即位后称为叔段,次子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丘氏。史伯的孙子史佚,是卫国的开国始祖,也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后代,其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丘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姜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姜环于公元前1055年(齐景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16年)被立为公子无忌之后,齐景公姜购八年,齐国得到封地,“食采于丘”,于是齐国作为了史家的“食采于丘”。齐国在齐景公姜购五年,攻占了莒国(今山东莒县)。齐景公姜购三年,因为莒国为秦国所灭,齐国、鲁国等故都被迫迁到了共(今山东莒县),并改称作为共(今河南杞县)。
后来,共国灭亡,共国灭亡后,大火连城之民纷纷逃散,姜姓、姜姓也有一支改姓戎的,戎姓是姜姓。
同时,春秋时齐国,公子重耳改为齐氏。后来,齐桓公姬发(姬发)之子高阳氏及其他子公子祁的后人也改姓齐。高阳氏、戎狄氏、齐大夫齐人都改为齐姓。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再由洛阳迁都洛阳,再迁都洛阳。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除,隋炀帝又改为西河郡。唐朝时期改为太原,以后不复存在,一直延续至今。
在河南和山东一带,直到明朝时才有了高姓人群,称高姓的主要聚居地,大约在今山西临猗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