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姓在中国不算大姓,人口约3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约80位,但又因孔子的之故而备受关注。
然而,未必孔姓都是孔子的后代,因为孔姓来源更为复杂。
其一,孔姓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后裔,得姓始祖是孔父嘉,孔父嘉的七世孙则是孔子。此为子姓孔氏。
成汤,也就是子履,又名天乙。而“孔”字就是成汤名字中的“子”和“乙”的组合。之后,成汤的子孙中便有以孔为氏的。故此,此为孔姓的一支。
成汤建立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至末代商王纣王时被周部落的领袖周武王姬发所灭。
其实纣王应该原称受王,因为他的名字叫子受。
商朝灭了,子受死了,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觉得亡国的商族人不好管理,就封纣王的庶兄子启(微子启)于宋国。
子启死后,他的弟弟子衍(宋微仲)继位。子衍的第八世孙就是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的贵族,他的五世祖是宋前湣公子共。而孔父嘉的真名叫子嘉,字孔父。
在宋殇公子夷时期,孔父嘉是宋国大司马(军队总司令),此期宋国与新兴的郑国连年交战,民不堪命。
宋国太宰(宰相)华督(宋戴公之孙子华父)见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就借安宁人民为名,杀死了孔父嘉,夺取了他的妻子。之后,华督又杀了宋殇公,拥立子冯为君,这就是宋庄公。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华督杀了孔子的七世祖孔父嘉,又抢了孔子的太奶奶,而华督是宋戴公的孙子,而宋戴公又是戴姓的始祖,所以才有戴孔世仇的说法。
孔父嘉的后代为避迫害,便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这就是孔姓的第二支。
孔父嘉至孔子的世袭如下:孔父嘉→木金父→祁父→孔防叔→伯夏→叔梁纥→孔子。
因孔子之故,子姓孔氏成为孔氏正宗,孔父嘉也成了孔氏的得姓始祖。
孔父嘉剧照
其二,孔姓源于姞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悝[kuī]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此为姞姓孔氏。
姞姓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被认为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源于黄帝所赐。
夏朝至春秋前后有一个姞姓古燕国,称为南燕,第一任国君是伯鯈。商代末年时鄂国国君便是姞姓,时称“南伯侯”。周族的始祖后稷的元妃也出自姞姓,古南燕国人。
西周时密须国的国君也姓姞。
孔悝是春秋末期卫国大夫,曾被姬蒯聩挟持,发动政变,夺了卫出公姬辄的君位,子路就死在了这次政变中。而姬蒯聩就是卫后庄公,卫出公姬辄是他的儿子。
姬蒯聩政变成功后,便放逐了孔悝。孔悝一族就逃亡宋国。
在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即姞姓孔氏,孔悝为此支孔姓始祖。
孔悝剧照
其三,孔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此为姬姓孔氏。
郑穆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11任君主,名字叫作姬兰。
他的母亲是南燕国之女,姞姓,所以称为燕姞。
关于郑穆公的得名有一个小故事。
公元前649年,燕姞梦见天神给她一支兰草,对她说:“我是你的祖先伯鯈(南燕国始祖),把兰草作为你的儿子,兰草是国中最香的草。”燕姞把梦讲给郑文公听,郑文公便与她同房,生下儿子,取名为兰 。
不过,在郑穆公时期,最著名的故事应该是“弦高退秦”。
在姬兰的后人中有一个人名叫姬孔张,在姬孔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姬姓孔氏。
弦高退秦
其四,孔姓源于妫[gu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此为妫姓孔氏。
周武王灭商后,找到了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把他封在了陈国。妫满是陈国的第一任君主,也是春秋十二诸侯之一,史称陈胡公。
陈国共历25世,国祚568年,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东部地区。
在陈胡公的子孙中有个大夫叫妫孔宁,也就是和陈灵公、仪行父等三人同与夏姬通奸的那位名人。
夏姬的儿子是夏徵舒,夏徵舒也是妫姓,是陈灵公的堂弟。
前599年,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在夏徵舒家喝酒,酒兴正浓时,陈灵公跟仪行父开玩笑,互说夏徵舒长得像对方,因此激怒夏徵舒,设伏兵射杀陈灵公,自立为陈侯。
孔宁与仪行父则逃往了楚国。而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这就是妫姓孔氏。
陈灵公和孔宁
其五,孔姓还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其齐国公族孔虺[huī],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此为姜姓孔氏。
前542年,齐景公时,齐国公族姜虿(子尾)想独揽大权,但惧怕同为公族的能征善战的闾丘婴,就想办法谋害他。
姜虿就让闾丘婴率兵无端去讨伐鲁国,鲁国派人向齐国问责,姜虿就以此为借口杀死了闾丘婴。
这在齐国国内引发了恐慌。于是,齐国大夫孔虺、偻洒、渻灶、贾寅等统统都流亡去了莒国。
而孔虺的后代就以孔为氏,渐渐形成了姜姓孔氏。
能争善战的闾丘婴
其六,孔姓还源于他族改姓。
诸如出自满族的崆果啰氏、孔尼喇氏、阔代氏、库雅拉氏、温都氏、温屯氏等族人的改姓。
而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孔氏族人分布,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
改土归流
在各支孔姓当中,自然是孔子一脉最为显赫。
前195年,汉高祖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至1055年,宋仁宗改封孔子嫡系长孙为衍圣公(后曾一度改为奉圣公),后世从此一直沿袭封号。
1935年,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孙,袭封31代衍圣公,成为末代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虽说孔姓来源复杂,但因孔子之故,孔子所在支派也成了孔姓最重要的支系,一些其他支系的孔姓人甚至也甘愿归附于这一支系之下,故此出现天下无二孔的说法。
尤其在清代时,全国孔姓和颜、曾、孟三姓联合修谱,凡孔姓者都被认为是孔子的后代,使本和孔子无关的其他支系孔姓加入了孔子支系,如今再想区分已经很难。
孔德成夫妻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距今已有2572年,其宗族已传承了八十多代。
但孔子家族的繁衍缓慢,孔子之后七代都是单传。
汉元帝时期,竟然只有孔子第13世孙孔福有后代了,而现存所有的孔子后裔,应该也全都是孔福后代,譬如孔子的20世孙孔融。
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孔氏族长孔光嗣为孔子42世孙,此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
幸好孔子43世孙——曲阜县令孔仁玉有好几个孩子,挽救了真孔血脉,所以他被称为孔氏中兴之祖。
宋朝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北宋灭亡后,孔子48代孙孔端友率族人南迁。
此后历经宋元易代战乱,孔子后裔再次凋零,直至明清时代才渐渐复苏。
到清朝康熙年间,孔姓后裔终于达到了2万人,乾隆年间达到了10万人,民国时期,达到56万人,目前孔姓已有300多万人。
至圣先师孔子
下面再来简略谈一谈孔氏族人的播迁。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
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
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
到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
值得一提的是,在元代时,孔子第54代孙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后世在高丽繁衍,名人辈出,成为今朝鲜南部的望族。
最后做个小结,除去改姓之外,孔姓来源大致有五个。
即子姓孔氏,始祖为孔父嘉。姞姓孔氏,始祖为孔悝。姬姓孔氏,始祖姬孔张。妫姓孔氏,始祖为孔宁。姜姓孔氏,始祖为孔虺。
曲阜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