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350年-352年)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所建政权。
石虎去世,诸王争立,互相残杀,冉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到大司马李农的帮助,夺取后赵政权。前燕势力渐盛,挥师南下冀州,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不久邺城被前燕军攻破,冉魏灭亡。
国号
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故国号为“魏”,以示“重本不忘故”,又和于谶纬之说又王室姓冉,故名“冉魏”。
历史 中原大乱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即位后,冉闵任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又打败起兵讨伐石遵的沛王石冲。
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遂协同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遂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石衍,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并掌控大权。
石鉴篡位后,指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在琨华殿诛杀冉闵和李农,但是谋杀计划失败,石鉴假装不知此事连忙杀掉了石苞和李松。
后来,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祗在襄国起兵,联合羌族姚弋仲、氐族蒲洪,发兵诛讨冉闵、李农。石鉴于是下诏派兵讨伐石祗。大军外出,邺城空虚,石氏宗室的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密谋趁机杀死冉闵和李农,谋杀计划又一次失败,反被冉闵和李农杀掉。
羯族将领孙伏都秘密集结三千多羯族士兵企图杀冉闵,故带随三十个甲士前往劫持皇帝石鉴,并向其宣称李农等人要造反,得到石鉴的鼓励,于是孙伏都攻打冉闵和李农,结果突袭失效,未能成功,只得退回皇宫。石鉴因而骑马去向冉闵和李农宣称孙伏都要造反,于是冉闵纵兵直入,血洗宫禁,屠杀孙伏都连同党羽数千,“横尸相枕,流血成渠”,而石鉴也被幽禁在御龙观,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数千人看守,用绳子把食物吊给他。
慕容俊二年初;后赵大将军冉闵据邺,自立为帝,国号大魏。 燕辅国将军慕容恪等攻占中山。352年(慕容俊元玺元年,魏永兴三年)正月,冉闵攻取后赵襄国;三月,求食于常山、中山各郡,欲图幽州。前燕占领后赵幽州后,继续南进图据中原。四月,冉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冉闵不纳。遂移军于安喜。慕容恪随即引兵而至。冉闵引军趋向常山,慕容恪率军追至廉台,两军交战10次,燕兵皆败。冉闵素有勇名,所部将士精锐,燕军畏惧。慕容恪于阵前激励将士,指出冉闵有勇无谋,其军饥疲难用,定可击破。
冉闵以所部多步卒,欲引燕骑兵至丛林作战。慕容恪采纳参军高开之策,急派轻骑截击之,然后佯败诱敌至平地,并将燕军分为三部;自率主力加强中军,选善射者5000人,以铁锁连战马结方阵而前,另两部各置一侧配合主力进击。冉闵恃勇轻敌,果然中计,直突燕军中部铁马方阵。燕军侧翼部队即从两面夹击,大败冉闵军,斩7000余人。冉闵突围东走,坐骑忽死,被俘。燕军进屯常山。慕容恪廉台获胜后,燕王适时派辅弼将军慕容评、中尉侯龛率军1万进攻魏都邺,魏大将军蒋斡一面致书前燕,表示投降,又派人向东晋求救。五月,燕王派广威将军慕容军等率步骑2万增援慕容评攻邺。六月,东晋壮士100余人入邺助守,蒋斡率军5000及晋兵出城迎战,被慕容评击败,战死4000人,其余退回城中。八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出降。燕军克邺,蒋斡等弃城而逃,冉魏遂灭。
神州沉陆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国北方陷于战火之中。以晋室为代表的中原世家大族纷纷衣冠南渡,逃往南方投靠东晋政权,而东晋政权尚统领神州一半疆土,是为华夏正统及中原文化的一大庇护所。而北方亦有辽东冯氏的北燕与河西李氏的西凉两个汉家政权为中原人民躲避战乱提供了保护所。后期除了南下之外,尚有许多黄河沿线的汉族投奔凉州张氏政权、辽东慕容氏政权以及幽州王氏。慕容氏积极招纳流民,还仿效东晋政府在辽东设置了一些侨县。
北方人口的迁入使三地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但中原却因为战乱及人口流失陷入凋敝之中,经济活动陷于停滞,社会文化遭到战争破坏。
屠杀
冉闵以“后赵大将军,武德王,石虎义孙”身份,宣布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的一律斩首,于是出现胡人逃亡的现象。后来冉闵下令安抚人心,宣告“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结果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冉闵认为胡之不为己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屯据四边的各镇,也根据冉闵命令四处捕杀羯胡。由于以验首计功,以至于汉人当中鼻子高一些的,眼窝比较深的,甚至胡子浓密的也被滥杀。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同年十一月,冉闵以其子为大单于,收拢一千名投降的胡人为其部下,冉魏光禄大夫韦进谏,“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请求诛杀驱逐投降的胡人,以及取消单于的称号,但被冉闵杀死。
命令颁布后,在中国北方造成了极大混乱,“青、雍、幽、荆州徙户(四州迁移到冀并编户的汉人)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导致中原大饥,疾疫流行,活人相食。
由于残酷的民族仇杀和连绵的战争,加之饥馑,先前被迁到冀州、司州的胡汉各族人民数百余万各还本土,路上互相杀掠,饥疫死亡甚众,冉魏辖地渐小,人口锐减,农业生产陷于停顿。
灭亡
冉闵的政策引来胡人的反抗。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非汉人的将官纷纷响应。351年,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起初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等纷纷归降东晋,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
四月,石祗部下刘显杀死石祗,投降冉闵,从而后赵灭亡。后来刘显攻打邺城并自行称帝,亦被冉闵攻灭。当时占据辽东并由鲜卑族慕容氏所建的前燕乘机占据幽州,分三路军队南下。慕容恪带领的前燕军在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攻冉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来中计陷入鲜卑骑兵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馀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生擒。留守邺的冉魏部下向前燕投降,前燕占领邺城,冉魏灭亡。冉闵被送往蓟城(今天津市蓟州区),后来在龙城(今辽宁朝阳)被斩首,谥号为武悼天王。冉闵的疑似后人冉华(染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罗新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历史评价:
唐代官修史书对冉魏本身无评价,冉魏含在后赵内。但对慕容氏战胜冉魏有评价:
宣英文武兼优,加之以机断,因石氏之衅,首图中原,燕士协其筹,冀马为其用,一战而平巨寇,再举而拔坚城,气詟傍邻,威加边服。
称慕容氏平冉魏是正义之战,一战而平巨寇。
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的时候,对冉魏也多有评价:
遂立世为太子,以刘昭仪为后。〔虎父子相残,废长立少,天将假手于冉闵以夷其种类也。〕
及慕容儁平冉闵,兵戈之际,邺下乐人颇亦有来者
这里也是认为慕容氏平冉魏。也有平定战乱的意思在。
人物传记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中记载,石闵(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是后赵君主石虎的养孙。父冉瞻,字弘武,本姓冉,名冉良,魏郡内黄人,后改名石良。
史载冉良冉闵父子为后赵攻打东晋、前赵等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
《晋书载记第五》中记载,“(324年)春正月,勒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败晋将军刘长,遂寇兰陵,又败彭城内史刘续。”
《晋书载记第六》中记载,“(338年)五、六月,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三》中记载,“(325年)夏四月,后赵将石瞻攻晋兖州刺史檀斌于邹山,杀之”;“(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于邾,拔之。彭城内史刘续复据兰陵石城,石瞻攻拔之。”
《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四 》中记载,“(328年)七月,中山公石虎帅众四万……进攻蒲阪。赵主刘曜……自将中外精锐水陆诸军以救蒲阪;虎惧,引退。曜追之。八月,刘曜军追石虎军及于高候,与虎战,大破之,斩石瞻。”
《资治通鉴 卷第九十六》,《晋书 载记第六》中记载,“(339 年)八月,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朱保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降于赵。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破之,斩首五千馀级,安乃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
帝王世表 追尊的先祖姓名表字庙号追谥生卒年月备注
冉隆
—
—
元皇帝
不祥
冉闵祖父
冉良
(石瞻)
弘武
烈祖
高皇帝
299(?)-328
冉闵之父,石虎养子
冉魏:350闰正月~352四月姓名表字生母封爵庙号谥号史称生卒及在位年月年号
冉闵(石闵)
永曾
王太后
修成侯.兰陵公.武德王
—
平帝
冉魏武悼天王
322?-350(闰正)-352(正)
永兴350(闰正)-352(正)
武悼天王
冉智
—
董皇后
海宾侯
—
惠帝
冉魏惠帝
?-352(正)-(四)-354
沿用永兴 352(正)-(四)
表注:1、后赵(卫国)石鉴青龙元年闰正月,石闵、李农废石鉴并将其杀死。群臣劝进,闵于是即皇帝位于南郊,改青龙元年为永兴元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史称该政权为冉魏。2、生卒及在位年月一栏中黑体字表示在位的农历年月。【说明】“继赵李”,接继赵国的那个人姓李,是指改皇帝石鉴之姓。石闵此时是石鉴的大将军,如果石闵改自己姓李,就相当于直接称帝,何必再立石鉴?因此,无论石闵此时是否已经恢复本姓,改自己姓李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李闵”一说是对史料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