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周健工,源于2015年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奋斗者、创业者、联盟者》。在文章里,作者分享了三本自己读的好书,谈到《谷歌之道》时,他细致地叙述了谷歌如何靠稀奇古怪的招聘问题找到有创造力的面试者的故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写道。
这是时任《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现任第一财经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周健工的个人读书微信号“比特与原子”。2015年春节前夕,周健工开始以每月一到两篇的速度分享读书心得、与创业者交流的体会。从作者的读书速度、思考深度、以及对于写作的热情和耐心来看,都让人很难想到此人是一个身负重任的媒体总编。爱读书、有好奇心、英文极其流畅,是周健工给人的第一印象。
而在准备此次采访前,笔者在网上看到了周健工与Airbnb总裁Brian Chesky、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对谈,两次采访围绕外企进中国、中国企业家在海外投资等争议性话题展开,能够看出周健工本人在金融、投资、创业领域的深厚积淀。
2015年6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参股第一财经,意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而担任《福布斯》中文版杂志、中文网主编六年的周健工也在此时接任第一财经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周健工刚一上任,扛的就是第一财经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担子。
第一财经(Yicai Media Group)是中国最成功的财经媒体之一。它隶属于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SMG(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旗下拥有电视、日报、周刊、新媒体和研究院等多个平台。作为中国一家财经全媒体集团,如何转型,如何把第一财经在内容与品牌方面的优势延续到互联网和移动端,建立起一个真正的财经全媒体,都是周健工需要考虑的事。更何况,作为主流财经媒体必须坚持专业负责的报道。
在内容方面,第一财经入驻多个聚合类媒体平台,迅速扩大影响力。对于这种形式的内容输出,周健工一度非常纠结,他坦诚道,“把我们的内容分发给别人,这种合作有时会有种‘贱卖’的感觉。我们培养一个调查记者不容易,让他花好几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写一篇稿子,出来了之后被各种各样的媒体转载,既为一财的影响力感到高兴,但流量和用户在别人那里,尤其是遇到许多扒窃内容的媒体,这时候心理是特别不平衡的”。
鉴于此,他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合作的多样性,扩大一财作为原创媒体的自主权;2016年5月,一财正式发布英文资讯产品“一财全球”(yicaiglobal),凭借优秀的英文财经、商业与科技内容,在国际社交平台twitter,facebook,instagram,以及优秀的互联网媒体Huffington Post,Flipboard上积累了近百万用户,同时也输出到彭博、路透社等主流英文媒体,成为全球投资者了解中国市场的一个入口,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建立信任感的一个出口;今年,周健工主要推动一个新的项目叫“正在”,是第一财经APP上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金融视频,资讯,社群流,全天候服务泛投资人群。“正在”的推出,是第一财经“资讯+”、“视频+”、“数据+”三大战略的发展和融合。
和周健工聊天,可以体会到他低调内敛,倾向于淡化个人色彩,专注探讨一财的创新与未来的作风。冷静而不冷淡,认真而不固执,坦诚而不流于夸夸其谈和形式主义的性格,让他身上有一种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的专家风度。而在他的微博、微信公号以及面对面访谈时,他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个媒体人对于理想的追求。
Flipboard和周健工的对话没有太多的框架,想到什么就聊什么,在雄安新区、人工智能、外国创业者在中国等话题方面,都碰撞出了有趣的火花。以下是访谈实录:
|自媒体不负责调查真相,不能承担新闻使命
Flipboard:新媒体和自媒体对于一财来说是威胁吗?
周健工:它们肯定影响了传统媒体。但第一财经是个新媒体,也保留了经典媒体产品,比如《第一财经日报》和《第一财经周刊》,仍然有忠实的读者。报纸、杂志的全盛时代,第一财经为新闻类的内容建立了标准、技能和价值观,在网络媒体时代也同样有生命力。
自媒体的出现肯定改变了媒体的生存方式。很多自媒体人本来就在传统媒体里工作,可以说最优秀的自媒体人基本上都是传统媒体哺育、造就出来的优秀的记者编辑,现在自己出来做自媒体。但是我觉得自媒体不能取代传统媒体。
多数自媒体人在脱离了原有的媒体机构之后,不负责调查真相,不负责报道新闻。那这个社会不需要记者报道新闻吗?我相信任何时代都需要机构来报道事实和真相。自媒体人多数只是在新闻机构报道的事实基础上进行评论和表达情绪。所以机构媒体与自媒体之间不是一个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内容生态形成的关系。我自己觉得,对于整个社会公众需要了解的新闻和真相来说,自媒体是不能承担这样一种使命的,还是需要机构性的、主流的媒体来做这件事。
Flipboard:您曾经担任《福布斯》主编六年的时间,对中外媒体的内容生态和行业规则都非常熟悉。国外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的自媒体?
周健工:国外很早就有自媒体了,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福布斯》就是国外最成功的自媒体,因为福布斯的创刊人就叫福布斯。他刚开始是在别人的报纸上用自己的名字写的一个专栏,后来成功了之后出来用自己的名字创办了一本杂志,这不是自媒体是什么?
另外,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国外也有自媒体,有一种内容产品叫“newsletter”,比如说有人对中概股特别有研究,专门写分析中概股的文章。而很多人特别需要这类细分、垂直的知识,一年花两百美元订阅,一千个读者就够了,一年有二十万美元,让自媒体人很舒服。
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有自媒体,只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尤其是有了移动、社交这些平台之后,为自媒体创造了一个特别方便的工具,有利于他们聚拢粉丝、连接用户。国外可能没有像中国一样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不过这是因为国内的传统媒体不像国外那么发达,国外的报纸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国真正走向市场化的媒体报纸也就是二三十年的,电视的历史也不长。尤其是纯市场化的媒体发展更是比较短暂。所以这一点做传统媒体的要反思,一定程度上,不是中国的自媒体做的太好,而是中国的传统媒体做得不够好。就像是中国的电商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因为以前中国的线下零售做的太烂了。
|老外对中国做海外并购的企业家最感兴趣,老外创业家最喜欢上海
Flipboard:“Yicai Global”向彭博这样的英文媒体机构输出中国的英文财经资讯,外国用户会读吗?他们最喜欢看什么?
周健工:海外用户对中国创业创新类的报道最感兴趣。另外,他们对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这一块,以及中国企业家都很感兴趣,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那么多,他们想了解这群做并购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可以在一财全球上找到报道。
Flipboard:今年3月毕马威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上海将会因为其优越的环境、科技中心等等配套设施成为下一个硅谷第一财经新媒体英文名,你怎么看?你认为从创业角度来看,中国哪个城市的条件最适合创业?
周健工:中国现在从创业来说,分两个方面。从初创公司和风投扎堆的地方来说,北京和深圳都是优于上海的,互联网上半场出现的优秀的创业公司,实际上上海是不多的,从这一点来说,说上海会成为第二个硅谷是很难成立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是要看一个城市综合的实力,比如治理环境,人才,以及整个教育研发体系,我觉得上海在全中国是数一数二的,从国际化以及对海外的开放度来说,上海也是领先的。一财最近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五月份会发布,这个专题叫“在中国创业成功的国际创业者”,结论反而是上海占优势。
Flipboard:老外在中国开的创业公司都是做什么的?
周健工:各种各样的都有。技术类的,To B类的,也有“fintech”方面的,做“共享空间”的,做娱乐的,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节,还有做游戏的。
我认识一个做游戏创业的美国朋友。中国的游戏业特别发达,他就把中国的游戏推销到国外本地化,变成西班牙语,英语等等。在推广过程中,他发现中国游戏人才特别多,他也考察国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游戏,然后找中国的人才进行开发。他是我见过的说中文说的最好的老外,因为他女朋友是湖南人,他讲一口带长沙味儿的普通话。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他坚持用中文接受采访,他说他的中文比英文好。你看着这么一个鬼佬说中文那么土著,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他创业的时候,招人标准是讲中文最流利的外国人。因为他觉得这是个门槛。这是个跨文化的创业项目,所以他要找的是对中国文化了解非常深的,技术反而不是他最看重的。现在他的创业公司收入做到一亿美元,非常值钱。
从生活上来看,你会看到老外的创业者来中国都不是特别喜欢北方城市,他会更喜欢上海、深圳这种。
|深圳特区的崛起恰恰是因为没有清华北大,人才对雄安新区发展不是最重要的
Flipboard:最近雄安新区很火,你认为它会变成下一个浦东新区或者深圳特区吗?
周健工:我觉得条件已经非常不一样了。深圳特区有两点是不可复制的:第一,它靠近香港;第二,它是个移民城市。这两点都特别适宜创业。你看美国硅谷,它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它汇聚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深圳当时汇聚了全国各地有梦想的年轻人,想在体制之外寻求发展空间的人,深圳教会了他们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什么是国际化,这些所有利于创业的因素全都聚集在深圳,这是很难复制的;浦东也有一点很难复制,浦东毕竟是在上海,上海从近代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商业和金融的底蕴在国内很少有城市能比得上。
雄安新区一定要有一个不一样的思路来做这个事情,而不是简单的复制。
Flipboard:有专家分析说,一个地方的崛起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我们可以把北大清华的分校建在雄安,有了人才,环境和资源就会自动聚集起来。您同意吗?
周健工:这是非常简单错误的一种想法。你看深圳的成长,恰恰是因为没有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为什么?深圳是先有市场,然后有了市场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才把这些人给端过来。华为当年在深圳,深圳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学,但是他把华中理工、成都科大、北京邮电学院这种好学校的整个年级的电信人才都挖走了,成就了华为的研发与创新。关键是所有的人才在那里有用武之地,有发展空间,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当年把那些体制非常僵化的科研院校放在深圳,它可能成功不了。我经常说,深圳的早期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没有那些大学和机构。
现在不一样了,深圳想要继续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大学体系。但是深圳很幸运第一财经新媒体英文名,它靠近香港,香港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地。你看像深圳不少成功的创业公司的人才都是香港科大培养出来的。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就是香港科大毕业的。香港的资本市场、国际化窗口对深圳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而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国家的开放、深圳的开放激发了一代人的梦想。所以对于雄安,你如果能够再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比如深圳蛇口当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激励了一代年轻人。雄安用什么去激发人们的梦想?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东西出来。所以不是说有了大学就不怕了,因为中国本身的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就是有很大问题的,你把一个有问题的东西放在那里,它未必能成功。
|人工智能最擅长的就是取代专家,记者应该去干更有价值的事
Flipboard:一财在AI方面有些动作,比如“智能写作2.0”,“DT稿王”,人工智能真的能代替记者的写作吗?
周健工:当然不可能。人工智能只是替人完成了一些重复工作。尤其是财经资讯这一块,人工智能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比如每天的市场开盘收盘,都是根据指数的变化形成文字的,这个是很容易实现的。还有一些重要的公告和宏观消息的释放,甚至一些市场意见领袖人物的言论,很容易用这种抓取,稍加机器学习的技术,形成简单的资讯类的稿子。这个在资讯、体育、天气预报这一块已经实现得很好了。今后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不管是行业内发布了重大政策,还是发生了突发事件,它一定对股票和其他类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而背后原因是什么呢?以往我们需要依赖专家解读,而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一个专家系统,那我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取代人呢?
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将重新定义知识,对知识的整个图谱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我们还要花一点时间去实现它。
Flipboar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现在对记者来说是最坏的时代吗?
周健工:当然不是。人工智能实际上解放了记者,他不再需要去做重复性工作。我记得以前在日报时代,财报出来了之后我们就找五六个记者拼命的写,现在就不需要了。记者去写一些深度的、独家的、评论性的东西。记者应该去干更有价值的事情。
|和Flipboard合作源于对内容和数据有更高追求
Flipboard:这次一财周刊选择和Flipboard独家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周健工:我们有些内容放在某些聚合类平台上的文章点击量是非常低的,就是因为很多好内容被那些娱乐八卦鸡汤类内容淹没在长尾和角落里。这说明你的算法还不够好,还是在推情色一类的东西。我们希望有一家平台能够更多地呈现我们的优质内容,同时和我们及时分享用户数据和反馈,这是我们很在意的。我们放在其他聚合类平台上是看不到这些数据的,我们相信和Flipboard的合作能够帮助彼此做得更好。
|现在的记者还不到三十岁就觉得做到头了,和国外比差得远
Flipboard:您给人的印象是专业财经媒体人,大集团总裁,但是如果用兴趣标签来定义你自己,你会选择那几个兴趣标签?
周健工:我还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体育也非常喜欢,但是现在时间少了。年轻的时候喜欢踢足球、打网球,也喜欢游泳,旅游,兴趣也算是比较广泛。
Flipboard:现在工作这么忙,会有固定锻炼时间吗?
Flipboard:能否给Flipboard用户分别推荐您最喜欢的书/电影/媒体(自媒体)?
周健工:最近看了两本有关中亚的书。其中一本是一个英国记者在九十年代写的一本书,最近被翻译成中文,叫《大博弈》,写的是十九世纪英国和俄国在整个中亚地区展开的竞争,后来中国也介入了,因为也牵涉到新疆和**。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写的引人入胜。因为“一带一路”里中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域,也是一个比较热点和敏感的话题;我也在想,为什么人家的记者能写的这么精彩。我经常告诉我们一财年轻的记者,很多人不到三十岁就觉得我记者做到头了,但是在国外有很多优秀的记者一辈子都在写作。所以,还是刚刚那句话,不是自媒体太发达,而是我们机构的媒体记者确实没有做到国外记者那么优秀。
Flipboard:每天都有时间看书吗?
周健工:周六周日会比较集中看书。平时有时间就会看上半个小时。
Flipboard:最近看了什么好电影吗?
周健工:好电影不是很多,我还是喜欢比较经典的。我最喜欢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人内心的力量,对希望、对自由的追求,会引发人的许多思考。
Flipboard:你认同电影中安迪对“自由”的追求吗?你认为希望对一个人是最重要的吗?
周健工:是的。希望、自由对人是最重要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