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宝宝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婴儿起名能和家长重音吗,爸妈们不知道宝宝在说什么,有时候跟宝宝说话会讲婴儿语言,那么这种做法正确吗?想知道答案吗?
过去,一些育儿书常常提醒新晋爸妈,要避免用唱歌似的「婴儿语」(baby talk) 和宝宝对话,一定要字正腔圆,一本正经才有利于宝宝语言发育。
但最新证据表明,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婴儿语在孩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语言,宝宝更爱听婴儿语。所以,爸爸妈妈不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不用担心,但你要学会婴儿语。
什么是婴儿语?
科学家过去习惯将婴儿语称为「妈妈语」(motherese),这种婴儿导向式的语言婴儿起名能和家长重音吗,因为除了妈妈以外,爸爸等其他家庭成员,甚至陌生人都会用。因此,现在研究者们统一将这种语言模式成为「婴儿语」(baby talk)。
婴儿语的句子短,单词简单,语调高,重复性强。对于孩子来说,婴儿语的有趣之处不仅在于它包含大量诸如「小肚肚」这样的儿童词汇,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方式所特有的语音语调和情绪特征。对于那些不满 18 个月的孩子来说,这种专属于他们的婴儿语听起来总是格外有趣。
有一部电影叫《飞跃童真》(Look Who’s Talking),其中约翰· 特拉沃尔塔 (John Travolta) 以唱歌的语气和声音给小迈克读证券交易所清单。让小迈克开心的不是那些单词,他是听不懂的,让他咯咯笑个不停的是约翰说话的声音和语调。
婴儿语之所以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因为这种语言模式的音调更高,节奏起伏不定,因此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此外,婴儿语中含有大量非常清楚的元音和辅音,这种清晰的对比有助于孩子区分出不同的音节。当妈妈用夸张的元音同孩子讲话时,比如 babababa,mamamama ,孩子往往更容易识别出不同的单词,并逐渐掌握大量的词汇。
事实证明,这种夸大有助于语言的发展。当母亲在婴儿语中使用更夸张的元音时,他们的宝宝能够更好地分辨语音。夸大的元音能帮助孩子获取更多词汇。甚至,用夸张的表情吸引与保持孩子注意力,也能辅助说明当下词汇的情感内涵。
虽然对孩子说话越多越好,但是只有真人对孩子说话才有用。电子语音没办法及时反馈,无法与孩子完成交互,也没有表情,更缺乏情感联接。它可能起到安抚作用,但很难起到教学作用。
全世界的婴儿语都一样吗?
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对象讲话时,我们往往会不断地调整自己说话的音调、情绪和重音。作为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同语种的婴儿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玛雅-基切人在使用婴儿语时很少出现高音调。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用高音调讲话。
粤语中的婴儿语没有夸张化的元音,但确实有夸张的音调。这些音高差异意味着粤语和亚洲、非洲、中美洲诸多语言在意义上的变化。
日本的婴儿语似乎没有元音的夸张,但是在和婴儿说话时,日本人会进行调整以强调日本言语的独特节奏。
不管内容或语言如何,婴儿语都会是家长与婴儿互动的结果。当双方均参与、观察和聆听时,这种互动便是顺利的。当一方的行为不依赖另一方的反馈时,这种稳定的配合状态便会被打破。
婴儿语应该说到多大?
宝宝一岁之内时,爸爸妈妈往往大胆使用婴儿语和宝宝对话。但到了一岁之后,宝宝开始会说一些简单的话后,这让爸爸妈妈有些犹豫,还要继续使用夸张的婴儿语吗?
在不同的语言发展阶段,宝宝的语言偏好也有所不同,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特征和偏好,及时调整到与其相匹配的语言模式:三个月时更情绪化;六个月时做出批准,比如「对」;九个月时多为指导,比如「看那只小狗」。妈妈如何与宝宝谈话是与宝宝的喜好自动同步的。
因此,你完全不必担心幼稚的婴儿语是否已经不再适合日渐长大的孩子,你需要做的就是:用心感受,顺其自然。宝宝的行为会引导你,就是像你和他在跳舞一般,双方都全情投入、仔细观察并且耐心倾听,舞蹈自然就会非常流畅。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超过婴儿语时,比如孩子已经学会说整句话,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后,婴儿语的积极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效果。这时,你这跳舞的一方如果不能根据孩子的节奏及时调整自己的舞步,可能就会踩到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