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品资源 |
↓↓↓↓
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
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亦即政权之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秦、晋、齐、宋、汉、周、赵、魏、楚、吴等等这些明星国号(为什么“秦、晋、齐、楚”这四个封号中当皇帝的最多?),在后代也经常反复出现,就是因为胡汉建国或者起兵或者领袖的封地,都在禹贡九州的体系下活动。建国者都能找到各自对应的地望。即使是南北朝时期,五胡建立的政权,国号也严格依据地望,如北凉、南燕、前秦、后赵等等。但有一个例外,是西汉末期王莽建立的新朝,有革故鼎新之意,赋予了王莽新政的含义。
而随着中国版图的扩大,地望已经不能涵盖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国家了。比如,禹贡九州并没有包括东北和蒙古地区,所以从东北起家的胡人也很难按照地望来取国号。从辽开始,金元等从东北亚起家的胡人取消了以地望立国号的传统,而赋予国号以意义。辽因辽水得名;金能胜铁,故女真取国号为金;所谓“大哉乾元”,元是初始的意思,故蒙古取名为元;明虽然是汉人建立的政权,然而也不准备恢复古制;清则是金的变体。
国号的分类
朝代大致这么几个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等等,总而言之寓意吉祥。
一、以部落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朝、商朝、周朝都是以部落为名的。
二、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这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登基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称帝前世袭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受封汉中王,司马炎受封晋王,杨坚袭父爵隨国公,李渊袭父爵唐国公、后又受封唐王等。南朝的刘宋、萧齐、萧梁、南陈更是齐刷刷保持这样的规律,刘宋武帝即位前为宋王、萧齐武帝即位前为齐王、萧梁武帝即位前为梁王、南陈武帝即位前为陈王;夏,五代时期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李彝殷)被北宋封为夏王,后来李继迁叛宋,又被辽封为夏王,故国号为夏,史称“西夏”;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再举几个例子,让楼塌一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王朝前,自称代王。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王朝前,封号晋王。后晋高祖石敬瑭在建立后晋王朝前,封号赵国公。
五、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大明”在《易经》中,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六、继承(山寨)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唐朝时,武则天因为出身本不显,加上唐人认为,唐以前的盛世只有周朝和汉朝,而周又比汉更为称赞。为了表明自己其实出身显赫,武自认是周平王的少子姬武的第40代子孙,改唐为周,史称“武周”。五代时的代北沙陀族人李存勖以忠于唐朝自居,故灭梁后以唐为号,史称“后唐”;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故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或以柴荣之姓称“柴周”。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史称“后金”;刘姓皇帝除了刘裕甭管跟刘邦有无血统关系就喜欢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接下来嘻嘻网编辑部历史组根据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的国号讲解其由来(中国历代王朝国号与发祥地):
夏朝: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朝: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朝: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后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从刘邦开始到这之后的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九个正统朝代是刘姓皇帝建立的。分别是西汉、玄汉、东汉、季汉、汉赵、刘宋、后汉、南汉、北汉,他们的建立者分别是刘邦、刘玄、刘秀,刘备,刘渊、刘裕、刘知远、刘龑、刘崇,而且这里还可以看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这些刘姓的皇帝们,从刘邦之后除了刘裕(刘裕自称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立国用国号“宋”)之外,刘姓只要建国都喜欢用汉作为国号,似乎就对刘姓皇帝第一人刘邦跟他的大汉朝推崇备至。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事实上,刘备建立的政权也叫“汉”,不叫“蜀”,他自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自封是汉政权的延续,但是史学界并不认同。由于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史称“蜀”,也称“蜀汉”,“季汉”。西汉、玄汉、东汉、季汉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回事?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朝:司马昭逼魏元帝曹奂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像晋朝这样开朝就不励精图治,奢侈腐败的也是独一份儿。
隋朝: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曾被北周封为“隨国公”(封地隨)。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隨朝”。他认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把“隨”字的‘辶’去掉改为“隋”。然而隋朝国运并没因此而改变,三代而亡。
唐朝:唐高祖李渊之祖父李虎是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佐北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封地唐),爵位传至其李昞,又传至李渊。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被封“大丞相”,“唐王”。次年后废杨侑,称帝,改国号唐。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还有一说为“天辽地宁”。至于史料记载的"辽以镔铁为号"应是金人杜撰。
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赵匡胤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节度史,宋州成为龙兴之地,故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朝: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朝: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朱元璋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曾为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朱元璋曾短暂自立为吴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为表明自己是小明王的合法继任者,继续用其“明”字笼络人心。还有一说“大明”一词在儒家经典《易经》乾卦和《诗经·大雅》中早就出现了。在易经中,是表示光明周而复始,成就天地四方,在诗经中是歌颂周文王的功业。
清朝: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宋时建立金国灭掉了北宋后亡于蒙古。明末女真势力复强,努尔哈赤重建金国,史称“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也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
注释:实际上元、明、清、国号都是两字,分别是大元、大明、大清。大清也作“岱青”,是满语中的蒙古语借词,意为勇猛善战,后金时期也用作头衔,意思是勇士。皇太极改国号“金”(aisin gurun)为“大清”(daicing gurun)后取消了“岱青”头衔。当然元朝之前国号也可以加“大”、“皇”等字,比如“大唐”、“皇宋”、“大哉皇齐,长发其祥”之类。但这个“皇”、“大”只是形容词,那些朝代的正式国号还是“唐”、“宋”等单字。
历朝历代龙兴之地
龙兴之地,指每个朝代的起源、发迹或肇基之地。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指的是朝代的龙兴之地,王朝及地方政权的起源地,封地。第二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龙兴之地,祖居地或开国君主出生地。第三种指的是开国皇帝的发迹之地,也就是政权创始人最初控制的地区。
开国皇帝立国立朝后,基本都会厚待龙兴之地,有的龙兴之地都会有执政者的祖庙设立,有的龙兴之地也会被升为陪都(如:北宋升龙兴之地宋州为南京),有的则没有龙兴之地。当龙兴之地发生灾害或者叛乱时,有的创始人会不惜一切代价救灾或平叛。龙兴之地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具有迷信色彩。比如几乎任何开国皇帝出生时,史料都会形容当天夜空紫微星发亮,当地龙气飞腾,异象丛生,祥瑞降临。龙兴之地和五德说一样,都和风水说法有关,认为龙兴之地是龙脉所在地。从商代起就已经有了龙兴之地的概念,当龙兴之地说法在民间盛传时,就具备很大的意义。
三大“龙兴之地”
在中国古代,有可能、有资本统一天下的边角地区,也就是关中、河北、东南三个。中国历史上,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势力,也大多出自这三个地区之一。“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龙盘虎踞,东南形胜——东南”如此特殊的地位,这三个地区被称之为“龙兴之地”、“王霸之基”。
— END —
Copyright 2008-2024 www.Sm99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7644号-5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4240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