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哲理表达非常特殊。每卦的卦辞和爻辞,通过“假象喻意”的象征手法,提示该卦蕴含的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例如坤卦中初六的爻辞为——“履霜,坚冰至。”这段爻辞字面的意思是:踩踏在霜冻上面,便知道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
但这句话实际是表达我们对周围事物观察要敏锐,看到一点小动静就能正确的推断出接下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以便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区分出六个高低不同的等次。以社会地位为喻,初为庶民,二为士人,三为大夫,四为公侯,五为天子,上为太上皇。
△六爻
以实物的发展而言,各爻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初位为发端萌芽阶段,应蓄力潜藏勿用
二位为崭露头角阶段,应学会适当进取
三位为功业小成阶段,应仔细谨慎防凶
四位为新入高层阶段,应小心警惧审时
五位为圆满成功阶段,应戒躁戒骄戒盈
上位为发展终极阶段,应注意穷极必反
六爻中有为主之爻,称为“卦主”。卦主多取第五爻,而在每卦中,阳爻称之为“九”,阴爻称之为“六”。例如上六,九五,六四等。
△六爻的变爻
虽然爻像的推演方式复杂多变,但我们也可以找出其破译的要诀。有了以上基本的知识,我们便可以遨游《易经》这座神秘的迷宫了。
如何使用周易去预测
在学习预测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选择,因为原则将直接影响到卜卦的结果。
首先,在嘈杂的环境中和心境未定时,都不适合预测。
其次,每一件事情只预测一次,不可反复预测。
第三,预测必须客观,不要受外界干扰,对于心意已决和自己能够判断的事情就没有必要预测了。
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也有难易之分,我们今天就教大家一种铜钱摇卦法。这种方法不繁不简,最为实用,在易学界和民间流传都很广。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三枚铜钱,现代亦可用硬币代替。
然后将铜钱合在手掌中,口中诚信默念欲问之事。
问事之后,开始摇晃钱币,并顺势将铜钱轻轻丢到桌案前。
被抛出的铜钱会有四种可能
1.两正一反,称为少阳,画阳爻符号“— ”
2.两反一正,称为少阴,画阴爻符号“- -”
3.三个正面,称为老阴,画符号“- -·”,加一个黑点表示变爻,因为阴极要变为阳
4.三个反面,称为老阳,画符号“— ·”,加一个黑点表示变爻,因为阳极要变为阴
我们每投掷一次后,就得出一个爻画,投掷六次后,就得到六个爻画。然后依次从下往上画出这六个爻画,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卦象,然后通过“卦序表”查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卦序表
得出的卦象和卦名,就按照卦辞和爻辞来解卦,不过依据卦辞还是依据爻辞,依据哪一爻的爻辞,这里面还有许多研究,也必须了解。
一卦得出来后,其中可能有“变爻”和“不变爻”的七种情况,解卦时要区别对待。而“变卦”就是在本卦的变爻改变性质之后,所形成的新卦,代表事情的变化因素。
情况一:六爻不变,卦中六爻都不是变爻,这种叫“静卦”,依据本卦的卦辞来解卦
情况二:一爻变,卦中有一个变爻,就用这个变爻的爻辞来解卦
情况三:二爻变,卦中有两个变爻,就用这两个变爻的爻辞解卦,并且以上爻的爻辞为主
情况四:三爻变,卦中有三个变爻,解卦用本卦的卦辞并结合变卦的卦辞作综合考虑
情况五:四爻变,卦中有四个变爻,用另外两个不变爻的爻辞解卦,并且以下爻爻辞为主
情况六:五爻变,卦中有五个变爻,就用变卦中不变爻的爻辞解卦
情况七:六爻变,卦中六爻都是变爻,如果是乾卦和坤卦就用“用九”和“用六”解卦,其他卦则用变卦的卦辞来解卦
摇卦时常出现的是六爻不变,一爻变,二爻变这三种情况,不过解卦时还是要参考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相应爻辞,并作综合考虑。
记住两个要领:第一,排除内外干扰,保持自然心态,充分释放自己的直觉潜能,只有在潜能充分释放时,才能出色的解卦。第二,明确卦辞爻辞所提示的哲理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和启示性,绝不可拘泥于卦辞和爻辞文句呆板的理解。
虽然六十四卦可以视为有关社会人生的六十四个专题,但也不可以做机械的,僵化的理解。对于每一卦的卦理都可以多角度的审视,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它们的象征意义与问卦的特定问题联系起来,这才能称得上是善于解卦。
△易经六十四卦
《易经》的预测是具有人生咨询的实用价值,但这要看我们如何运用。预测在江湖术士手中是骗人的迷信工具,而在睿智者手中则是帮助我们透视人生优化行为的良师益友。小层面狭隘的预测,只注重功利层面的是与否,而大层面的预测则是一种天道思维。
真正理解到《易经》本质的人就无需去预测,你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就是预测的判词。善易者应该从大的层面去理解他,运用他,注重他。那么他的结果一定会顺遂人愿。这就是“天道酬勤”。
-End-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Copyright 2008-2024 www.Sm99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7644号-5
声明: 部分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邮箱:23004240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