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12地支对应的时辰分别为子时代表23~1点,丑时代表1~3点,寅时代表3~5点,卯时代表5~7点,辰时代表7~9点,巳时代表9~11点,午时代表11~13点,未时代表13~15点,申时代表15~17点,西时代表17~19点,戌时代表19~21点,亥时代表21~23点。
十二时辰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12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在文化中,天干地支五行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用于日历、占卜和命理学方面,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在,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并且对于许多方面的人生、文化和传统都有深远的影响。
1.天干和地支
天干和地支,是古代办事的一种方式。天干包括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60个周期的年历系统。
天干有阴阳之分,此外,每一个天干都与五行之一相对应。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每一个天干代表的五行对应的顺序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