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近年来成为一种流行,一些组织和个人十分热衷于此,甚至衍生出“代放生”的产业链。其中不乏盲目放生,甚至闹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件,如将陆龟放生到海里,往水库里放生鳄鱼,在村居附近放生毒蛇等等。
“上天有好生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放生是一种善举,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成书的《列子·说符篇》中就有记载:“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很多“放生党”选择放生,其初衷便是通过放生来获得功德,期望能够因此达成心中所愿。那么,放生一定有功德吗?道教是如何看待放生的?
放生一定有功德吗?
如法放生实有功德,盲目放生也许是在杀生、害生。放生本来是一桩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放生活动在缺乏对动物基本生存条件的认知、缺乏科学的放生知识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形式、追求功德,导致很多的放生行为最后变成杀生或害生。
道教如何看待放生?
一、道教讲求贵生、护生。《道德经》以“慈”为“三宝”之首,教义中一直就有“仙道贵生”这种慈悲观。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修行者首先要有一颗慈悲仁爱之心,并且将它作为得道成仙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随缘放生。对于道教来说,放生不是简单地从市场上买一批鱼类幼苗到河里放生,而是一种“随缘放生”。当动物遇到危险时,我们将它解救下来,这也是一种“救生”的行为。相较于人们主动去购买动物放生,这种随缘放生多了一种随机性,道教认为这种善行带来的福报更大。
三、合理放生。放生也需要合理规划、周全考虑和一定的常识,不是什么物种都能随便放生的。外来物种和毒物的放生就需要十分谨慎,如果可能会破坏当地生物链、可能会伤及他人,尽量不要选择这些物种放生,否则就是害生。还有一些动物是人工饲养的,并不能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或者野外并不满足其基本生存条件,这种情况下的放生无异于杀生。而且道教并不提倡大肆放生,这种行为会超过生态负荷,导致生态失衡。
四、随时放生。放生本就应当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随时救生、护生的行为,又何必刻意择时?很多信士喜欢集中在初一、十五放生,这给了卖家可乘之机。卖家不但专门捕来动物希望在特定日期卖个好价钱,更加大了动物的死亡率,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杀生的一部分,甚至会出现“前面放生后面抓“的可笑又可悲的画面。
发慈悲心治病救人也可以积功累德
提倡护生放生的理念,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引导人心向善。但是,与其为了追求所谓的功德而放生、为了放生而放生,道教更提倡行善去恶,更提倡多发慈悲心济物利人。
刻意买物放生并非获得功德的最佳方式,相较而言,治病救人是一种稳定而持续的积功累德的途径。相传孙思邈通过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治猛虎和蛟龙,留下了“坐虎针龙”的佳话,这何尝不是一种放生?道家通过医术来悬壶济世,活人无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放生?
文字整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