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昌市区出发,沿许鄢城际快速通道一路向东,行约20公里,向南拐入许由路后,再由许由路进春晖大道行驶约7公里,就到了鄢陵县大马镇义女社区。
义女社区,仅听地名就觉得是一个有故事的社区。1988年出版的《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记载:因村东原有鲁义姑庙,故原名义女店,简称义女。
如今在义女社区大街的石碑上,记载着义姑的由来。
01
鲁义姑是谁?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鹿中原。百姓为了生存,纷纷逃避战乱。一天,有一支军队追杀敌军和村民,追到鄢邑西南7.5公里城隅时,看到荒野地上有一个年轻的村妇正带着孩子奔逃。只见这位村妇右手抱着一个的男孩儿,左手还拉着一个男孩儿,跑得气喘吁吁。见军官追近,这村妇突然把抱着的孩子丢到草丛里,抱起拉着的那个孩子,不顾被抛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拼命向前跑。军官大惊,赶上来问村妇道:“你怎么抛弃一个孩子,且不顾孩子哭闹,只顾逃命?”村妇说:“我丢下的是我的亲儿子,抱着的是我的娘家侄儿。”军官更加迷惑不解:“为什么丢弃亲生儿,却要抱着娘家侄儿?”妇人回答:“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我虽是个妇道人家,却也知道爱护自己的孩子是私爱,保全哥嫂的孩子是公义!我娘家和哥嫂都在战乱中死了,只剩下侄子一人。如今大难临头,我宁可舍掉自己亲生儿,也不能丢掉娘家侄儿。”军官听后竖起拇指说:“真义女也!”后来,鲁国的国君听闻此事,对村妇大加褒奖,赏赐束帛,因村妇姓鲁,称之为“鲁义姑”。
在义女社区南一公里的荒地里,还保存着一个汉代墓冢。
02
义女之名源于鲁义姑
军官被村妇的大义精神感动,于是号令士兵,解甲归田,就地解散,武器、盔甲丢弃在路旁的枯井内。士兵们有的回原籍,有的就在原地置地盖房,买田耕作,繁衍生息。此地也由一片荒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落。
发展成为村落后,就有人提议为村落取名。村中人说,我们因鲁义姑解甲归田,此处又是和鲁义姑的相遇之处,鲁义姑为义女,何不就叫‘义女村’,以此纪念鲁义姑?
鲁义姑退军的故事,至今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为流传,各地均有不同的说法。有“抱小儿,手拉大儿,小儿吃饼,大儿哭”的说法;也有“怀抱大儿,手拉小儿”的说法。不论哪种说法,其中心思想都是为表现该村姑“宁弃亲生儿,不舍娘家侄儿”的大义之举。义女社区相传的故事,于记载典故大致相同。
义女店方位图
03
义女店是官道的十字口?
据史料记载,自北宋以来,鄢陵水陆交通方便,从京都开封南去的官道、漕河纵观境内。民间有“一条路,两条沟,一路通到信阳州”的说法。
义女社区的老辈人回忆,该社区不仅是周口到许昌的必经之路,而且从临颍到开封,也要经过义女社区。晋代以后,“店”字逐渐通用,带“店”字的地名,颇为常见。毫无疑问,“店”字地名的来历,一定与该地历史上开店、设店有关。从无到有,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店”字往往成为该处特别的地理要素与文化特征,“店”字地名因此而生。
据《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记载,明朝时,义女店便是鄢陵全县十三店之一。
如今在大马镇卫生院,还保留着曾经鲁义姑庙门前的四棵松树。
04
义女店古庙会繁华一时
义女店交通便利,再加上有香火不断的鲁义姑庙,庙会这种传统民俗活动自然不会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既是中秋节,也是义女店的古庙会。
义女社区流传这样一则俗语:义女唱戏不叫客,叫客捎着麦。意思是说,每当义女店庙会唱大戏时,义女店的人不会叫亲戚朋友来逛庙会,亲戚朋友如果要来,就要自己准备吃食。
“为啥这样说呢?因为义女店的庙会形式大,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庙会。那时候生活穷苦,戏台班子的演员都住在各家各户。如果有人请了戏班演员唱戏,管吃管住不说,还要维持戏台周边的秩序。由于人多事杂,本家人就没有精力再招待亲戚朋友了,所以有了‘义女唱戏不叫客,叫客捎着麦’的说法。”75岁的刘麦次老人说。
那时候,义女店古庙会的盛况难以言表,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古庙会上,唱戏的、跑马的、画画的、抽签的、算卦的、理发的、套圈的……凡是庙会上有的,这里应有尽有、生意兴隆、各显神通。
重新修建的义姑亭。
05
义姑碑再现,为鲁义姑增添神秘色彩
说来奇怪,义女社区重塑鲁义姑像后,2016年发生的一件事儿,也为鲁义姑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2016年,鄢陵县整修县城到望田镇的马路时,在鄢望路与大马镇交叉口向北50米处,修路的压路机压过路面后,路基中出现一处塌陷。修路工人用新土覆盖后再次碾压,路基仍会塌陷。如此反复多次,该处路基依然塌陷,软泥成堆。
“很奇怪,塌陷的地方没有漏水也不是坑,但就是铺不成路。”马全有说,眼看塌陷影响修路进程,修路的工人索性在塌陷处深挖,查找塌陷原因。没想到,挖了4米深,竟挖出两块石碑。经辨认,一块石碑上记载是大乘寺历史,另一块石碑由于泥土覆盖,当时并没有辨认出字迹和记载典故。
重修鲁义姑祠碑文拓片。
“大乘寺的人听说这个事儿后,过来了几个人想拉走石碑。”马全有说,一系列奇怪的事儿就此发生。他们找了一辆拖拉机拉石碑,刚把石碑放入车斗,平时正常行驶的拖拉机就启动不了。无奈之下,工人又找了一辆双排工具货车,在用吊车吊石碑时,钢丝绳却突然断裂,但并未伤到人。
“石碑大概重500斤,人力也能抬动。工人把石碑抬到小货车上,把石碑拉回了大乘寺。”马全有说。
大乘寺的人把拉回的石碑清洗后,经过仔细辨认,才看出来另一块石碑上记载的是清光绪年间重修鲁义姑庙的事儿。石碑上有四个大字“万善同归”,记载的是“重修鲁义姑祠大殿拜殿东西序山门影辟及道院碑记”,碑文有言“鲁义姑祠由来已久……”。石碑下方,记载的是当时仁人志士的捐款明细,以及督工和管账先生。
随后,义女社区派人将石碑拉回,立在义姑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