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是一座位于安徽省的地级市,地势较平坦,略有北高南低之势。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据传,项羽的乌骓马因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那么对于马鞍山人来说,在冬至时节吃不吃饺子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问:马鞍山冬至吃不吃饺子?
答:相对于北方人冬至要吃饺子,马鞍山人冬至都要吃鸡、煲鸡汤。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按民间说法,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
马鞍山有什么风俗特点
祭灶
这是一个旧俗,分送灶和接灶两个阶段。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送灶日,古有“君三民四”或“官三民四”之说,帝王、官宦人家二十三送灶,普通百姓二十四送灶。“送灶”要准备十二个(闰年十三个)灶粑粑(用糖做或糯米加糖做,说是让灶王爷粘住嘴、只说好话)及茶叶、米、香肠等物,也有准备用剪碎稻草当马料的。晚饭过后,家主在灶头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红贴,供上灶粑粑、茶叶、米、香肠等物,尔后烧香焚纸放鞭炮,把灶老爷从灶前请送出门口,边走边撒茶叶米和马料。整个过程不断祷告,嘴里不断虔许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接灶”在除夕年饭后进行,与送灶相比,程序上不同的是从门口把灶王爷请回厨房灶前,主妇还得前来叩拜。
祭神
农家传统过年习俗中,祭神是少不了的一项重要活动,在祭祖和年夜饭之前,可以说是“办年”的开始。大年三十午后三四点钟,一切过年的东西准备就绪,家主会带上猪头等供品,带着鞭炮和香来到村里的土地庙,上祭供品、焚香、祭拜、祈祷,以感谢神灵过去一年的庇佑,祈祷神灵新的一年保佑平安、幸福。大年初一清晨,子时一到,人们也会到村上的神庙去祭祀,没有别的神庙可去的,就再去土地庙祭祀。去庙里烧香,人们一般会争抢第一个,争当所谓“烧头香”的人,说是谁抢到了烧头香,谁家就会一年走好运。
祭祖
祭祖仪式是在“祭神”之后,“年夜饭”之前的一项迷信旧俗,也是感念亲人、对先人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程序尤为讲究。仪式前,先将八仙桌摆放在正堂中央,临门一方摆上香案、蜡烛、酒壶、茶壶,其余三方各摆两副碗筷、酒杯、茶杯,桌子中央分两排横列摆放三荤三蔬六个菜,桌前门口的地上放着蒲团“拜席”。然后仪式开始:首先,家主点上蜡烛,焚香到门口屋外祭拜,并念念有词邀请各位祖先前来入席过年;其次,先倒茶、磕头、再倒茶,稍会斟酒、磕头、再斟酒,稍后装饭,再稍后再倒茶,尔后磕头、请先人们吃好、喝好,最后移凳请祖先离席,送至门外并燃放鞭炮。其间,门口不得有禽畜走动,人员不能随意走动,以免惊动祖先,所有家人必须一一到桌前跪拜。最后,主人还要到村口或坟前烧点冥纸,供先人们享用。于此同时,主人还要弄点饭菜到水边抛洒,以安慰孤魂野鬼。以上仪式,也有备香案或拎东西到坟前进行的。除此之外,当年倘若曾有长辈过世的,新年的正月十五,家人还要自制灯烛到坟前去点蜡烛“张灯”。